来源:欧宝体育高清直播 发布时间:2025-06-26 22:39:25
1990年,与世长辞,这位中国近代军事史中熠熠生辉的英雄人物永远离开了我们。总政治部向他的遗孀黄杰支付了8000多元的抚恤金。黄杰并没有留着这笔钱,而是立刻将其转交给了的秘书郭春福。郭春福的孩子正在与白血病作斗争,急需大量资金进行治疗。
的一生完全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。他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妻子黄杰以及他们的子女,尽管生活贫困,他们始终没有依靠的名声和功劳过上富足的日子。出生在一个贫困的知识分子家庭,父亲曾是秀才,十分重视对他的教育。小时候,在私塾里学了几年书,之后被父亲送到新式学堂继续求学。
然而,家中贫困,新式学堂的学费过于昂贵,最终使得不得不中途辍学。为帮助家里度过难关,离开学校后便在一家杂货店做学徒。那时的收入微薄,还时常遭到老板的训斥。尽管生活艰难,从未放弃过对知识的渴求,他利用空余时间沉浸在书本中。
不久后,山西军阀阎锡山大力推动教育事业,创办了山西国民师范学校。凭借出色的成绩考入该校并顺利毕业。师范学校的学习让接触到了许多进步思想,奠定了他日后走上革命道路的基础。
虽然曾短暂地从事过教师工作,但由于他在课堂上频繁宣扬反帝反封建的思想,最终被学校开除,这标志着他短暂的教师生涯就此结束。得知孙中山在广州创办黄埔军校,被这所学校深深吸引。学校门前的对联“升官发财请往他处,贪生怕死勿入斯门”,深深激发了无数有志青年的革命热情。于是,成为了黄埔军校的第一期学员。
蒋介石担任黄埔军校校长时,他常私下与一些优秀学员进行谈话,这些人日后都成为了他的亲信。然而,蒋介石从未主动与交谈,因为他认为身材瘦弱,面容憔悴,看起来并不像有出息的样子。蒋介石并未识别出的潜力,然而,这却成就了的伟大革命生涯。
虽然在蒋介石眼中并不显眼,但他依然在军校里勤奋学习,深入钻研军事理论,成绩始终名列前茅。毕业后,加入了军队,并参与了讨伐陈炯明的战斗以及随后的北伐战争。在这些战斗中,他亲眼目睹了员的英勇无畏,这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,使他对有了良好的印象。特别是当他发现内部的问题愈发严重时,他逐渐面临着选择立场的难题。
1927年春天,蒋介石发动了“四一二政变”,大革命的美好梦想破灭。此时,彻底看清了蒋介石的真面目,也意识到他并不是自己的伯乐。毫不犹豫地,他加入了。自此,在他的心中被所取代。随后,领导了广州起义,并来到大别山一带组织游击战,建立了鄂豫皖根据地。在他的带领下,红四方面军逐渐壮大,并多次粉碎了蒋介石的“围剿”。
为了彻底铲除,蒋介石甚至公开悬赏十万大洋捉拿他。蒋介石未曾想到,那个曾被他看作“差生”的人,竟会给他带来如此大的麻烦。红四方面战川陕地区,与四川军阀刘湘展开了多次智勇之争,逐步将红四方面军发展为红军三大主力中的最强一支。
在张国焘背叛组织之前,他曾多次试图拉拢。然而,从始至终保持冷静,坚定地站在毛主席和党的立场上,从未动摇。在抗日战争时期,担任了129师副师长。通过一系列战斗,如夜袭阳明堡机场、黄崖底战斗、响堂铺战斗,129师在抗日战争中摧毁了日伪军四十余万,获得了诸多胜利,功不可没。
解放战争期间,在山西战场上率领六万兵力,成功歼灭了阎锡山的三十万大军,解放了太原。新中国成立后,被授予元帅军衔,并担任总参谋长,为人民军队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是十大元帅中最为低调的之一,这也许是因为他没有参与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。由于家庭贫困,自小培养了节俭的品格。无论是在革命斗争中,还是在退休后,他的生活一直都极为简朴。在鄂豫皖苏区工作时,虽然他在红四方面军中具备极其重大地位,但从始至终保持着低调和谦和,甚至很多群众都误以为他是普通士兵。
当时我军的干部服只有两个口袋,这让觉得不太方便,因为他经常需要贴身携带重要文件。于是,他在自己的军装上缝了两个额外的口袋,尽管这让他的军装看起来不太协调,但他并不在意,因为他从始至终坚持“实用主义”。这种务实的作风深深影响了许多战士,许多人也效仿他在军装上缝上了额外的口袋。
由于穿着朴素,为人谦和,在根据地的军民中有着“布衣将军”的外号。1955年,他被授予“布衣元帅”的称号。即使是被授予元帅军衔后,仍然将这件军服放在柜子里,除非有重要仪式,否则从不穿戴它。某次,他妻子黄杰生日时,询问她希望得到什么礼物。黄杰表示,她唯一的愿望就希望丈夫能穿一次元帅服。听后,心中充满惊讶,最后穿上了元帅服,出现在黄杰面前。虽然已年迈,穿上元帅服的他依然英姿飒爽。黄杰好奇地问他为何不常穿元帅服,笑着回答:“我现在年纪大了,穿军装不太合适。”
在“大授衔”时,一些战场上英勇奋战的革命将领对自己被授予的军衔有所不满,觉得自身应当获得更高的军衔。却悄然退出了人群,虽然凭借自己的战功和资历被授予元帅军衔完全合理,他却主动向毛主席请求辞去元帅职位,并说:“许多为了革命献出了生命,如果他们还活着,元帅、大将的称号应该属于他们。”他从始至终保持着与百姓打成一片的平易近人态度,从未忘记自己是人民的一员。
一生低调谦和,勤俭节约。他从未因自己的身份而特殊照顾子女。即使是儿子徐小岩在北京上学,也从未允许他享受公车接送的便利。的这份朴素与清廉,深得百姓们的爱戴。
然而,由于多年来战斗中的辛劳和建设事业的辛苦付出,的健康逐渐恶化。进入90年代后,他的健康情况每况愈下,不时发作心绞痛,偶尔伴随着高烧。尽管经过了各种治疗,最终仍然未能挽回他的健康。1990年6月27日,住进了医院,并于29日迎来了老战友的探访。抓住的手,深情地说道:“我有三条遗言,请你们一定要遵从:第一,不举行遗体告别,第二,不办追悼会,第三,把我的骨灰撒在大别山、大巴山、河西走廊和太行山这些曾经并肩作战的地方。”
在医院接受治疗时,依旧心系国家,时常请医护人员为他读报。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天,尽管身体开始浮肿,插满了管子,他依旧不断感谢医护人员的辛勤照料。
1990年9月21日,因肝脏衰竭去世,享年89岁。办公厅主任李际均向的家属转达了中央的意见:“徐帅不仅是你们的父亲,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元帅,我们仍就要为他送行。”的骨灰于11月1日搭乘飞机,从北京起飞,最终撒入祖国的山河之中,与他深爱的祖国永远融合。
受影响,也对自己的子女说道:“我的遗嘱也包括那三条。”老一辈革命家对祖国的深爱,唯有经历过战争的人民才会深刻理解。这些革命先烈如般,坚守初心,以自己的行动激励了无数普通百姓,才最终推动了中国的胜利,推翻了那三座沉重的大山。